脱贫攻坚|来自“第一书记”团队工作一线的报道

发布者:党委组织部发布时间:2020-09-16浏览次数:26

    脱贫攻坚是习近平总书记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

    2019年4月,王全海作为滨州医学院带队组长,和张利民、薛潇、马起龙和王洪福等4位同志带领贫困村完成脱贫攻坚的使命,来到滨州市沾化区黄升镇郭王、白家、堤圈、枣园四个贫困村担任省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

    驻村以后,经深入群众开展走访调研,4个帮包村共有168户、278名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高达20%,且常住人口大部分为老弱病残人员,在村的劳动力较少,劳动力量薄弱、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常住村民文化程度低,信息闭塞加之老弱病残人口多,面临小病不去看、大病看不了的问题。几个人感慨万千,如何让贫困户脱贫,如何防止老百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为了摆在学校派驻滨州市沾化区黄升镇“第一书记”团队面前的一份沉重的答卷……

团队对症下药,“医”疗健康扶贫

    “我是学医的,健康扶贫属于精准扶贫的一个方面,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在是扶贫硬骨头的主攻方向”,“村民走不出去,咱们就把医学专家请进来。”王全海说,为此,第一书记党小组反复研究了好多次解决方案。

    校党委在得知第一书记的想法和困难后,高度重视,作为6个派出单位之一,党委书记车先礼第一个到沾化区帮包村开展慰问调研活动,并带来20余名附院专家来帮包村开展义诊,就诊群众达1000多人次,通过专家义诊、心电及血糖检测,发现了一些被老百姓忽视的常见病、多发病,并及时得到了预防和治疗。

    车先礼书记还先后带领班子其他成员到村开展调研2次,一年来,校党委专门召开了2次会议听取并研究第一书记工作,及时发现、解决了第一书记驻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学校还为每个第一书记帮包村划拨了10万元帮扶专项资金,并帮销了帮包村80万元的农产品。

党委书记车先礼到帮包村调研

    “辛辛苦苦奔小康,得场大病全泡汤”,是许多村民面临大病时的真实写照,“看病难、看病贵”是农村存在的现实问题,“因病致贫”是农村产生贫困的主要原因。学校“第一书记”团队发挥各自特长,并借助滨州附院的优势医疗资源,定期组织开展专家到村义诊活动,其中,薛潇作为口腔医学院教师,引来了口腔科及眼科的专家;张利民作为原中西医结合学院教师,引来了中医科专家,马起龙、王洪福作为附院中层干部,引来了滨州附院专家,先后共邀请60多名医疗专家开展大型义诊4次,累计诊疗群众2000多人,发放了价值3万多元的药品和耗材,专家们认真回答了村民的健康咨询,为每位就诊群众量了血压、测了血糖和心电图服务,专家们认真热情的工作态度、精湛的医疗技术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在足不出村的情况下,让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下阶段,“第一书记”团队计划与黄升镇卫生院建立成为医联体单位,投资10万余元建设远程诊疗及远程心电诊断系统,使老百姓能够在家门口就获得“三甲”医院的专家诊疗,方便群众就医,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问题,为“医疗服务有保障”进行有效支撑。

专家义诊活动现场

    疾病的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发病率,防止小病拖成大病,才能从源头上有效防止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为此,第一书记党小组积极谋划,发挥各自工作岗位优势,积极协调学校临床医学院、口腔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及两所附属医院来村开展健康教育,为老百姓筑起疾病的“防火墙”。

    首先开展“支部结对共建、党员结对帮扶”活动,2019年下半年,滨州医学院机关第一党总支第二党支部、口腔医学院第一党支部、机关第三党总支第一党支部及附属医院第一党总支第一党支部先后和黄升镇帮包村党支部结成了帮扶对子。在村里开展了健康教育、义诊、捐款等活动,得到了村内党员和群众的好评。

开展“支部结对共建、党员结对帮扶”活动

    “滨州医学院是鲁北地区的一面旗帜,要借助我们高校的优势向基层群众传达关爱,实施帮扶!”滨州医学院党委书记车先礼在前来调研“第一书记”脱贫攻坚工作时向他们提出了要求。“第一书记”团队通过多方协调,在暑假期间组织学校“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的6个乡村振兴服务团、共52名师生到村里开展关注孤独老人、关爱留守儿童、走访慰问贫困户等活动,并到幼儿园开展科普活动、为老百姓发放健康知识手册、传授急救知识等,为老百姓送去了温暖和卫生保健知识。

党建引领发力 打造美丽乡村

    健康扶贫蓬勃开展,教育扶贫取得成效,同时,农村环境改造提升项目也全面推进。“各第一书记一定要深入群众,利用省级财政资金和派出单位优势资源,解决老百姓急需解决的问题,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沾化样板!”沾化区挂职区委副书记、第一书记临时党支部书记刘海滨同志这样说。“第一书记”团队结合“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的中心任务,首先,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通过每月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领会精神实质,用理论指导实践;带领村党员和致富能手到无棣县信阳镇双堠村参观学习,赴中裕集团、亚光毛巾等多处现场参观学习,通过学习开拓视野,激发脱贫致富的思路和方法;吸收青年才俊到党员队伍中来,不断改善党员年龄结构,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截至目前,共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1名、党员2名。

    强基固本,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及生态环境。结合帮包村实际,黄升镇第一书记团队首先做起了“水文章”,开展了“饮水安全工程”,将村内20年前铺设的自来水设备及管网进行了全部的升级换代,郭王村、枣园村、堤圈村共重新铺设自来水管线4.2万米,安装智能水表1238块,实现了水费收缴及取水的自动化、网络化。同时,“第一书记”还统一为群众安装了“社区直饮水站”,村民喝水只收取电费、水费成本价,真正让村里的每一个村民都能喝得起、喝得上便宜、干净的纯净水。许多在城市打工的村民春节回家,喝到了自己村里的纯净水,激动的说:真没想到啊!我们在城市里才能喝到的纯净水,在自己村里就能喝到了。而且,我们村的纯净水比城市的纯净水便宜多了,一桶连一元钱都不到!村里发生的真实的变化,让他们兴奋不已。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的修建对于农村来说太重要了。在经过调研以后,4个帮包村先后开展了村际、村内道路修建和拓宽工程,先后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开展村级道路提档升级工程,共拓宽道路3.8公里,硬化路面2公里,既方便了群众出行,也为村内的产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打造美丽乡村齐鲁样板,首先就要解决的是村容村貌的问题。为了改变村内道路排水不畅,道路两旁脏乱差的情况,帮包村开展了村内路边沟整修和道路绿化工程。共铺设排水管道近5公里,种植了冬青、龙柏、迎春、月季等绿化苗木4万余棵。堤圈村和枣园村开展了村庄墙体文化建设,共绘制了乡村振兴、党建及传统文化方面的主题壁画1200平方米,粉刷外墙漆1800平方米,提高了的乡村文化氛围。这样一来,村里的马路更宽了,路旁也没臭烘烘的污水了,路边上有了绿树红花,整个村子更干净、更整洁也更美丽了,村民们的脸上也笑开了花。2019年,堤圈村先后获评“山东省美丽乡村”、“山东省第二批美丽乡村试点”“山东省美丽宜居村庄”和“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进一步提升乡村文明。加强村庄治理能力,修订完善村级管理制度28项,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党支部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堤圈村成立了电商服务平台,在淘宝、京东,快手、抖音等平台售卖土特产品为村民增收;带领留守儿童到市文化馆参观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传承、弘扬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开展了“农村趣味运动会”、“篮球下乡”等文体活动,活跃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激发了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也促进了基层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开展了农村“四德工程”和“优秀共产党员”评选,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新农村氛围。

    强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认真总结驻村开展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并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发出好声音,凝聚正能量,以达到“激励人、鼓舞人、带动人”的积极效果,截至目前,共在各级各类媒体共发表新闻报道47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书记们”利用学校医学专业优势,通过发放明白纸、乡村广播、微信推送、知识讲解等渠道宣传疫情防控知识200余份,既做疫情防控战斗员,也做宣传员。疫情期间,共为黄升镇政府捐赠防疫用品总计9000元,其中口罩280个,消杀用品1100升;捐赠食物、衣物等生活保障用品合计金额8700元;捐赠抗感冒药品1万元;共组织党员、群众捐款17710元。此外,还积极联系蔬菜大棚,为村民团购蔬菜,让村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作为在基层一线脱贫攻坚的“第一书记”,他们担负起“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的职责和使命,带领村两委和广大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凝心聚力谋发展,尽心全力办实事,用汗水和奉献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为帮助帮包村群众尽快脱贫,贡献自己的力量,力争如沾化区委臧伟书记所说,使帮包村“看起来像一幅画、读起来像一首诗、唱起来像一首歌”!